恩施茶经与茶事记略(一)

本篇由桃观鱼桃观鱼茶友网提供阅读(cy.tgyjx.com)

一、茶之源

(一)史前时期:

距今约5至1万年旧石器时期,恩施地属巫咸国,处于母系社会穴居或巢居时代。尚无茶的记载,《山海经》中关于蒙木的记载,疑为茶。当时茶与药不分,主要用于治病和祭祀。

距今约1万年前的旧石器时期,恩施地蜀巫咸国和神农部落,处于母系社会巢居时代,从巫咸分出的原始农耕文明先驱神农氏部落,发现茶,当时的茶主要用于沟通神灵的祭祀,并以药的形式用于治病,药用方式为鲜叶咀嚼。

距今约1万年至5000千年前的新石器时期,恩施地处巴方,属大禹划分的梁州,处于巢居时代。巫咸逐步发展为父系社会,并向巫蜑和巴的部落转变。当时的茶主要用于沟通神灵的祭祀,并以药的形式用于治病,药用方式为陶器煮水,为粥食法。

(二)先秦时期

约公元前1046年的青铜器时期,恩施地处巴子国,武王封宗姬于巴,视为姬姓巴国。此时已经进入奴隶社会,巴族从单一部落发展为与与濮、賨、苴、共、奴、獽、夷等族群进行融合的国家政权。此时已有人工移植茶园,据常璩《华阳国志》记载:巴国出现以茶为贡的现象。当时的茶依然主要用于祭祀活动和药用,药用方法为青铜器或陶器煮水,亦为粥食法。

约公元前666年,鱼凫巴人鳖灵蜀地治水成功,受禅为开明王,并将茶的种植及药用价值在蜀地发扬光大,自此古蜀国亦有茶。

约公元前316年,秦国灭巴蜀,茶因此被带入秦地。此时茶的用途除了祭祀用,已经转为药食两用,但主要依然为药用。

(三)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

约公元前100年以前,恩施大部分区域属于西汉荆州刺史部下辖南郡的秭归,而宣恩的部分区域和来凤、鹤峰属于武陵郡下辖的充县。西汉巴蜀之地茶叶开始兴盛,从司马相如的《凡将篇》我们就可以看到,茶在蜀地方言中为荈,虽然已经药食两用,但还是与其他草药同列,主要用于药用。

约公元前50年以前,据王褒《僮约》记载,巴蜀之地的茶已经走入士大夫阶层,而且茶叶已具备贸易雏形。此时的茶还是药食两用,并逐步转向为食用和饮用,食用方式主要为粥食法。

东汉时期,恩施的区划还是如西汉时一样,没有多大变动。据《桐君录》载:“又巴东别有真茗茶,煎饮令人不眠。俗中多煮檀叶,并大皂李作茶,并冷。又南方有瓜芦木,亦似茗,至苦涩,取为屑茶,饮亦可通夜不眠。煮盐人但资此饮,而交广最重,客来先设,乃加以香芼辈”。据研究,《桐君录》虽托名史前,但成书应该在东汉,所以早在东汉时期,恩施的巴东真香茗就已经出现在历史中。

约公元220年前的东汉末年,华佗《食经》提出的“苦荼久食,益意思”。茶叶的药用效能被首次记载,用今天的话说,就是长期食用茶叶,可以醒脑提神、提高思维能力。

三国时期,恩施地区在东汉末年部分属于刘璋势力,部分属于刘表势力,随着三国鼎立,恩施地区大部分属于吴国,一小部分地区属于蜀国,刘备夷陵战败后现今的恩施地区基本属于吴国。

公元227至232年的三国魏明帝太和时期,茶已经在南方流行起来。据张揖《广雅》记载:“荆、巴间采茶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欲煮茗饮,先炙令赤色,捣末置瓷器中,以汤浇,覆之,用葱、姜、橘芼之。其饮醒酒,令人不眠。”“采茶叶做饼”这种制茶形式,成为唐宋茶“龙团凤饼”的雏形。同时《广雅》所记载的饮茶方法,至今仍在恩施一带流行,也就是在三国时期的饮茶方式在恩施依然保留至今,与现在的油茶汤如出一辙,依然是粥食法。

到了西晋,茶在士大夫之间开始流行,而且茶从西汉中期以后,尤其到了西晋,已经从药食两用发展成为了一种饮品,并在南方开始成为一种时尚。恩施在此时的区划分成了南北两个部分,靠北的巴东、建始及恩施北部属于益州的巴东郡,而南边的几个县市属于荆州的建平郡。此时茶在巴蜀之地非常流行,并逐步拓展到整个江南地区,茶也从食用和饮用,逐步转变为饮用。

公元293年前,孙楚的《出歌》的“姜桂茶荈出巴蜀,椒橘木兰出高山”是最早对巴蜀的茶进行歌颂的作品,现代茶圣吴觉农认为:“这首歌辞是不完整的,但是西晋时巴蜀产茶的重要史料”(《茶经述评》)。

而稍晚于孙楚的张载,在《登成都白菟楼》诗中,不仅描写了百越楼的雄伟气势和成都商业繁荣、物产丰富、人才辈出的景象,还炫耀了蜀地的茶,“香茶冠六清色,其香传九区。”

而死于西晋永嘉之乱的“金谷二十四友”之一杜育,其所作《荈赋》,是现在能看到的最早专门歌吟茶事的诗赋类作品,是中国古代早期茶文化的文学基础,它第一次完整地记载了茶叶从种植及生长环境到采摘时节及劳动场景到烹茶选水及茶具的选择和饮茶的效用等全部过程的文章。

不过恩施在东晋时期全境属于荆州,而南北朝时期,由于疆域变化和朝代更迭太快,所以难以准确描述,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在北周时,施州作为地域名称首次出现。

据南朝宋何法盛《晋中兴书》记:“陆纳为吴兴太首时,卫将军谢安常欲诣纳,……安既至,所设唯茶果而已”。西晋刘琨《与兄子南州刺史演书》有:“吾体中烦闷,恒假真茶,可信致之”。晋左思《娇女诗》有:“止为茶荈剧,吹嘘对鼎砺”。南朝宋刘义庆《世语新说·轻诋第二十六》记:“褚太傅初渡江。……刺左右多与茗汁”。又《纰漏第三十四》载:“任问人云,此为茶为茗”。两晋时期,江南一带,“做席竟下饮”,文人士大夫间流行饮茶,民间亦开始饮茶。

南朝梁萧子显《南方书·武帝本纪》记:“我灵慎勿的牲为祭。唯设饼、茶饮、干饭、酒脯而已”。释道该说《续名僧传》载:“宋释法瑶,姓杨氏,河东人。……年垂悬车,饭所饮茶”。《宋录》云:“新安王子鸾,豫章王子尚诣昙济道人于八公山,道人设茶茗。子尚味之曰:此甘露也,何言茶茗”。后魏杨衡之《洛阳伽蓝记》卷三城南报德寺:“(王)肃初入国,不食羊肉及酪浆等物。常饭鲫鱼羹,渴饮茗汁。……时给事刘镐,慕肃之风,专习茗饮”。南朝宋山谦之《吴兴记》有:“乌程温度,出御荈”,“长兴啄木岑,每岁吴兴、昆陵二郡太守才茶宴会于此,有境会亭”。南北朝时期,帝王公卿、文人道流,茶风较晋更浓。吴兴有御茶园,采茶时节二郡太守宴集,大概是督造茶叶,上贡朝廷。

从文献记载,茶在南方已经非常流行,并已经形成饮用的习惯,同时再次出现了上贡朝廷的记录。

从西晋到南北朝,除了《荈赋》《世说新语》《神异记》《异苑》中记述描写的内容外,流传下来的还有左思的《娇女诗》,杨炫之的《洛阳伽蓝记》等都从各个方面都对茶饮、茶事进行了描述。所以现在都认为,在两晋南北朝时期,茶文学初步兴起,茶艺萌芽。而此段时期,出现了两个茶的文化圈概念,一是荆巴,二是巴蜀。恩施作为两个茶文化圈的交叉地段,依然是茶和茶文化的源地。

来源:茶徒说茶 何泽勋 ,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人生有涯,而学海无涯。恭喜茶友又得到一篇茶叶的知识,每天带你了解茶叶的知识,牢记桃观鱼桃观鱼茶友网(cy.tgyjx.com)。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guanyin的头像-桃观鱼茶友网

昵称

取消
昵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