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区划与茶叶简史(三)

本篇由桃观鱼桃观鱼茶友网提供阅读(cy.tgyjx.com)

三、隋唐至宋时期恩施茶的发展形态

隋朝历经时间较短,关于茶事的记载也是比较少的,只有明代的一些文献有零星记载,大多与隋文帝的梦有关。据明代夏树芳《茶董》所记:“隋文帝微时,梦神人易其脑骨,自尔脑痛。忽遇一僧云:山中有苕草,服之当愈。进士权纾赞曰:穷《春秋》,演《河图》,不如载茗一车。”据说此典来自于《隋书》,但没有进行文献比对,所以不敢确认。但隋代兴科举、造运河、凿驰道都为茶叶贸易和茶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尤其是运河和驰道为后代茶叶的运输创造了极好的条件。

而在隋代,恩施区划分属梁州,靠北部的巴东、建始和恩施北部、利川大部分地域皆属于梁州,归巴东郡管辖;而恩施南部、宣恩、咸丰、来凤、鹤峰属于荆州,归清江郡管辖。而这两个郡治都还没有明确关于茶的记录,不过这一现象到了唐代,就开始有了变化。

众所周知,唐代是中国茶的兴起时期,这主要源于陆羽的《茶经》,在唐初及盛唐时期,根据杜佑《通典》、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唐代的贡茶州只有4个,而且还记载了贡茶的数量,其中峡州茶250斤、金州茶牙1斤、吉州茶、溪州茶牙100斤。

虽然这里的峡州虽然与现在的恩施东北部有交织,但主要是属于宜昌地区,真正涉及到现今的恩施地域,还是在唐穆宗李恒时代。据《新唐书·地理志》所记,长庆以后,贡茶州府达到了17个,分别是:怀州、峡州、归州、夔州、金州、兴元府、寿州、庐州、蕲州、申州、常州、湖州、睦州、福州、饶州、溪州、雅州。

在唐代,恩施区划首次以南北为界进行分化,其中巴东大部分地区属于山南东道的归州,而恩施、利川、宣恩、咸丰、来凤、鹤峰、建始大部分区域属于黔中道的施州。

也是在此时,巴东的真香茗声名大噪。在汉代就已经有流传的《桐君录》日:“又巴东别有真茗茶,煎饮令人不眠”。这一条目在南北朝的文献中得到加强,据《述异记》载:“巴东真香茗,其花白色如蔷薇,煎服令人不眠,能诵勿忘”。显然《述异记》的条目也是来自《桐君录》。不过此条经过陆羽《茶经》引用后,巴东的真香茗在唐代便风靡起来。

庄晚芳在《茶树原产于我国何地》一文中曾考证,《桐君录》为东汉(公元25~220年)时的作品。……可见“巴东真香茗”的历史悠久,其出产的年代至少可以追溯到东汉之前。的确如庄晚芳先生所言,《桐君录》虽然托名上古时代的巫医桐君,但根据历史文献的记录,应该是东汉时期的作品,由此可以看出至少在东汉时期,恩施巴东的真香茗就已经享誉华夏。

但如今所说的“唐代就有施南方茶”的记录,却值得商榷。首先从名称来看,施南的名字是在清雍正改土归流后才有的名字,唐代及以前没有施南这个说法,方茶的概念也是起源于清代的贡茶。所以就恩施地区的茶历史来说,大可不必引用。一是不管是恩施茶还是饮茶文化,起源都更早,没有必要去附会;二是恩施的名茶自东汉就有,也远远早于唐代,更没有必要去强调没有依据的事情;三是就恩施茶文化的发展,唐以前算是源起之地,更没有必要通过这样的附会去达到商业目的。

尤其是陆羽《茶经》对“巴山峡川”这一概念的提出,无疑坐实了恩施茶作为中国茶的源头之一,具有历史追溯性和很高的历史地位,而唐代17支主要贡茶中,怀州、峡州、归州、夔州、金州、兴元府都属于古代的巴地版图,而归州大部分地区,尤其是巴东更是属于现在的恩施,而茶祖神农巢居之地和陆羽《茶经》中的“巴山峡川”也大部分属于现在的恩施。虽然在1970年5月,国务院批准将房县、兴山、巴东的24个公社和2个药材场、1个农场划为神农架林区,但直到1985年,巴东县代管的下谷坪、石磨、板桥河3乡才移交神农架林区。即使是这样,神农溪、神农谷等还属于现在的恩施,所以茶祖神农作为恩施道地的远古祖先或者祖神是没有问题的。

虽然在晚唐时期,由于受贡茶制度和地缘性的影响,恩施此时茶叶的发展及贡茶的数量都比不上长江中下游,应该说相对来说有些衰败,但依然占着一席之地,尤其是巴东的真香茗,从东汉一直到明代有一直作为传世名茶而存在。

应该说自中唐时期起,在士大夫和文人的文化推动下,茶在唐朝开始兴盛起来,尤其陆羽的《茶经》,极大的推动了茶文化的发展,从而使得中唐以后,贡茶成为了一种制度,同时茶在生活中进一步发展,为宋代的茶盛奠定了基础。而“巴山峡川”的恩施茶在唐代尤其是前期和中期一直占领着重要地位,直到晚唐时期,随着贡茶制度的不断发展,其主要地位才被江浙一地的茶所取代。

唐后的五代十国时期,一是战乱频繁,现今的恩施地区属于后蜀政权,随时有变化,但随着后蜀宫廷的爱茶,还是有一定的发展,不过文献极少,也没有具体的证据,在这里就不多谈。

真正到了宋代,除了贡茶制度,还建立了朝廷的专卖制度,也就是茶榷,巴蜀之地的恩施茶又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因巴蜀地区毗邻吐蕃和大理,便于贸易。所以在北宋,恩施的茶一直允许自由买卖,没有施行专卖,到南宋后才施行专卖制度。总结宋代的恩施茶,我们可以用“北贡南榷”来表述,一是北方如巴东的茶,还是属于贡茶,而南方的恩施、利川等地,还是属于茶榷区域。另一方面,也可以理解为在北宋时是贡茶,而到了南宋却成了朝廷的茶榷区域。

在宋代,恩施的地域又进行东西划分,靠东边紧邻峡州的归州属于荆湖北路,而靠西边的施州却属于夔州路。据《宋会要》载:“成都西川路更名成都益州路,原西川路转运使马亮转任益州路转运使;增置广元利州路,原西川路转运副使张志言出任利州路转运使”。“奉节峡路更名奉节夔州路,原奉节峡路转运使丁谓转任夔州路转运使;增置三台梓州路,原奉节峡路转运副使李防出任梓州路转运使”。至此,原西川路、峡路(即川峡两路)最终裂为“川峡四路”。宋时的夔州路很大,包括了一监三军十州。而施州区域虽然在当时统属夔州路,具体辖区也有差异,恩施、咸丰、来凤、鹤峰、建始和利川部分区域属于施州,而利川的西南部分区域却属于忠州。

比如利川的忠路、文斗和汪营部分地方在北宋时属于忠州下辖的南宾慰司,北宋后期改置南宾县,而南宋时又改置为龙渠县。据南宋承仪郎李攸《宋朝事实》记载:“乾德六年,以夔州龙渠镇属南宾县,开宝二年置尉司(卷十九《升降州县二?忠州》)”,南宾尉司系由龙渠镇改置。而据南宋闽刊本《九域志》忠州条又有“南宾县尉司,本伪蜀龙渠镇,属夔州,皇朝割属忠州,移南宾县尉于此”。

又据《宋会要辑稿》载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知忠州董时敏奏请“乞将本州管下龙渠县所产茶,依祖宗旧法免行禁榷”。通过文献可以看出,在北宋时期,龙渠县的茶是自由买卖,并没有施行禁榷制度,是到了南宋宋高宗时期才开始施行禁榷制度的。

宋代财政匮乏,尤其是南宋时期,施行禁榷是一种政府专卖行为,尤以盐、茶、酒为主。当年恩施地区属蛮荒之地,为何中央政权却多置县镇和司治,主要目的也是盐、茶的税收。因当时的渔阳等地产盐,忠路等地产茶,所以虽是蛮地,但却很受重视。

但考虑到无论是质量还是产量,东南茶区均要超过巴蜀之地,所以学者均普遍认同吕陶所说:“两川所出茶货,较北方东南诸处,十不及一”是有一定道理的,其含义是“川茶与南茶相比,产量远不相及”,“应该肯定,宋代东南地区的茶产量确实大于巴蜀地区”,吕陶的说法“基本上是符合当时实际情况的”。

不过川峡四路也仅次于东南地区的茶区,主要是茶园户“累世相承,恃以为业”。蜀地产茶地还扩大到了少数民族地区,“雅州徼外夷人亦有即山种茶者”。

从上文看,我们发现巴蜀茶区自晚唐起到北宋都处于衰减的过程,而到了南宋又再次崛起,主要得益于禁榷制度。当然除了禁榷制度,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饼茶改散茶。说来也奇怪,本来饼茶的源起在于“荆、巴间”,但真正到了唐代和宋代,巴蜀地区尤其是恩施地区的茶却已散茶为主,这些从唐宋的部分文献尤其是《宋会要辑稿》就可以看出。

宋朝饼茶虽是主流茶类,但散茶开始崛起,影响日益增大,崇尚散茶之风渐起。欧阳修说:“腊茶出于剑、建,草茶盛于两浙。两浙之品,日注为第一。自景祜(1O34~1038)已后,洪州双井白芽渐盛。近岁制作尤精,囊以红纱,不过一二两,以常茶十数斤养之,用辟暑湿之气。其品远出日注上,遂为草茶第一。《后山丛谈》称:“洪之双井,越之日注,登莱鳆鱼,闽越江瑶柱,莫能相先后。而强为之第者,皆胜心耳”。这说明宋代已产生了不少优质散茶。

这种废团饼改散茶的发展趋势,代表着茶类制作的发展方向,也对茶叶贸易、茶叶市场有所影响。所以到了明代,巴蜀之地的茶再次强势超越东南及其他茶区,又再次成为第一的产区。

而且在宋代,恩施的“施州入香”出现在了黄庭坚的诗序中,不过由于资料缺乏,仅此一证,所以很难去进行论证。不过我认为应该是个误会,这个“施州入香”,应该就是巴东真香,就像李时珍把巴东真香说为夔州真香一样。加之黄庭坚在恩施呆的时间不久,由于方言的沟通不是很顺畅,所以把巴东真香误为“施州入香”也很正常。

所以综合上述,随着隋代京杭大运河的开凿及驰道的修建,极大改善了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交通条件,受唐代中期贡茶制度、制茶技艺和交通的限制,巴蜀地区原本在中唐以前为主的茶区地位,在晚唐时期逐步被东南茶区替代,而在北宋由于巴蜀之地的茶未行禁榷制度,因此开始衰败,不管产量和质量都次于东南茶区,不过南宋巴蜀之地的茶开始禁榷后,又开始兴盛起来,尤其是饼茶改散茶的趋势再次让巴蜀茶得到了复兴。

而恩施茶在唐代主要是以贡茶的形态存在,直到进入宋代,恩施茶才有了“北贡南榷”的形态,一是北宋时期为贡茶,南宋时期为茶榷;二是北方的巴东在唐宋时期属于归州,为贡茶州,而南方的施州却是茶榷州。同时自东汉而名声渐盛的巴东真香茗,在唐宋时期成为了名茶,并被记录进了陆羽的《茶经》和后世的诸多文献,成为唐宋时期茶中难得的珍品。(以上论述详见后文《巴山峡川与唐宋茶兴》)

来源:茶徒说茶  何泽勋,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人生有涯,而学海无涯。恭喜茶友又得到一篇茶叶的知识,每天带你了解茶叶的知识,牢记桃观鱼桃观鱼茶友网(cy.tgyjx.com)。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guanyin的头像-桃观鱼茶友网

昵称

取消
昵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