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茶人的理想:打造四川古茶树“基因库”

本篇由桃观鱼桃观鱼茶友网提供阅读(cy.tgyjx.com)

摊晾、杀青、理条、压条、辉锅、筛选、烘焙、提香……

从茶园采摘下来的鲜叶,必须在几小时内进行加工。而一位制茶师,经过上述步骤,持续工作5个小时左右,可以将5斤左右鲜叶制成一斤手工干茶。手工茶,因其制作工艺繁琐,人工成本耗费较高,单位时间内产量较低,曾一度被机制茶抢占市场。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精品”“定制”成为潮流,手工茶再度迎来春天。

“翠团云拱嫩芽新,百碾千搓一水淳”,川茶大地,千年来每一次新芽萌发,也能窥见各路制茶师的匠心传承,他们用世代相传的制茶技艺,“锻造”出一样样名品,也写出了“川人爱茶”的一章章动人诗篇。

制茶师王敏与他在峨眉的茶园

起于幼时

与茶叶的日日相伴让他有对手工茶的“执念”

晨曦初露之时,随着父辈的脚步上山采茶;再烧旺炒茶锅,看长辈们仔细地将每一片叶翻炒;后得其品,热一壶泉水,冲而饮之。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四川绿茶制作技艺(峨眉茶传统制作技艺)”第五代传承人王敏生在种茶、制茶世家。从小的耳濡目染,让他与茶产生了不解的情缘。

在机制茶尚未普及的年代,采茶、制茶都依靠手工完成。一年三次的采茶季,王敏在天光初亮时便上山采茶,一干就是几个小时,采回的鲜叶晾晒后为保留原香通常当天即炒。学习制茶几年,王敏就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手工制茶师。在经年累月与茶的相处中,王敏坚持手工制茶,这是匠人的坚持,也是手艺的传承。

王敏正在制茶

对于“手工茶”“机制茶”之争,王敏认为,茶产业有不同的赛道。例如茶文化、茶科技等,而手工茶是茶文化赛道。“我认为手工茶是一种文化,一种精神,一种情怀。它是有温度、有情感、有灵魂的。”在几十年的制茶生涯中,抛、撒、抖、搓、揉、压、撇等手法,王敏早已经重复过成千上万次,“之所以说茶是有灵魂的,其实是通过制茶师对茶叶的理解和爱,达到茶人合一的状态。这样,你才能喝到一杯有灵魂的茶。”

说来生涩,但是对于品茶者来说,味道,就是验证的唯一标准。王敏制茶30余年来,不仅获得了国家高级制茶师、国家一级评茶师职称等级,其研发制作的红茶、绿茶产品荣获“四川国际茶业博览会金奖”“四川省茶产业科技进步一等奖”“四川省茶产业职业技能大赛金奖”等省级以上奖项十余项。获评国茶人物·制茶大师、“守持德艺·传承匠心”最美守艺人、四川省突出贡献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等多项称号。

如今,王敏有徒弟三人,学生数千。每年春、秋季,王敏便会举行全国性的培训,招收各地慕名而来的“粉丝”。不仅于此,早在2015年,王敏在当地组建茶业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600余亩,如今已吸纳峨眉山区的茶叶种植户120余户;利用市农业农村局为其开设的培训基地,举办手工茶培训班,10年间共培训手工制茶师6000余人。“峨眉山手工制茶技艺是一笔非常可贵的财富,它不仅仅是一种技艺,还是一种文化、一种传承、一部历史。”王敏说,他希望从专业角度保护和宣传峨眉山手工制茶,让这门历经千年的技艺更好地传承下去。

十年光阴

打造古茶树基因库只为做“更好喝的茶”

俗话说,峨眉山“十里不同天”。为找寻到更好的茶味,王敏做了一项伟大的尝试──花费十年,斥资2000余万元,在全省范围寻找百年以上的古茶树,其中更有千年树龄者。王敏为这片古茶园取名“古茗源”。他希望以此建立一个川茶的“基因库”,从而做出“更好喝的四川茶”。

位于峨眉山市双福镇的茶园

王敏说,中国茶是世界茶的故乡,四川茶是中国茶的源头,而峨眉山也属于中国茶的源头之一,作为古茶树的生长源之一,峨眉山的土质、山脉、气候、海拔以及地理位置──北纬30度,都非常适宜茶树生长。“我们想把古茶树尽可能多地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川茶基因库’。通过观察各式各样的品种,不同的时间节点如何不停变化。我想从中找到这些转变,看看经过培育它能形成怎样的品质,怎样的口感。再在里面找出更优更好的川茶新产品。”  

移栽的古茶树

“川茶作为国茶源头之一,它的适制性是广泛的,不仅仅可以做绿茶,还可以做红茶、白茶、黄茶、黑茶,比任何一个地方的适制性都强,这源于我们这边茶树品种的基因品质特别高。”王敏认为,这也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丰厚遗产,现代茶如何“博古通今”?这需要有人一直“问道”,为峨眉山茶也好,为四川茶也好。

心念一动容易,难的是坚持,光是寻遍四川,收集上万棵古茶树,便花去王敏6、7年时间,再费劲将这些茶树通通移栽回来,让它“活”下来,是“古茗源”最大的困难。“一棵古茶树栽下去,4年之后它活下来了,才算是真正的活了。”王敏求助了林业、农业、茶研所的多位专家,目前,已选育了其中30多个品种进行扦插,还需等待2~3年后,才能采取它的原材料进行研究来加工成产品。

“不为尘世九碗肉,只爱树尖一叶子。”因为这样在一定时间长度内只投入,无收益的事,王敏被身边的朋友们戏称为“茶痴”。还能够体现他的“痴”的──他会在整个茶山上布满音乐,给茶树们播放佛教音乐,他相信这样能让茶树更好的生长──茗耳听禅。同时,下一步王敏还将对古茗源的古茶树进行系统梳理,为每一棵树做上身份证,并在山上进行扩栽,提高每一棵树的“居住面积”,让它们稀疏一点,这样也利于古茶树生长。

王敏还谈到,更远期的目标是通过古茗源基因库,来打造中国手工茶第一村。“川茶原材料好、时间早、价格低、技术全。采摘标准在全国来讲是最高的。”王敏说,他认为川茶历史虽久,但前景远大。作为一名茶人,作为川茶产业的一个“微细胞”,若能为川茶的发展出一分力,便算不负相识。

记者 周俐君

来源:四川发布),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人生有涯,而学海无涯。恭喜茶友又得到一篇茶叶的知识,每天带你了解茶叶的知识,牢记桃观鱼桃观鱼茶友网(cy.tgyjx.com)。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guanyin的头像-桃观鱼茶友网

昵称

取消
昵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