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请品茶,茶煎谷雨春,茶专题推荐

本篇由桃观鱼桃观鱼茶友网提供阅读(cy.tgyjx.com)

中国是茶叶、茶文化的发源地,中国人利用茶的年代久远,可上溯到神农时期,“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陆羽《茶经》)。茶最先作为食用和药用,饮用是在食用、药用的基础上形成的,自西汉王褒《僮约》中“武阳买茶”记载以来,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为了便于识别茶叶的品质特点,根据加工方式和发酵程度的不同,现一般习惯将茶叶分为六大类:绿茶、红茶、乌龙茶(青茶)、白茶、黄茶、黑茶。

茶文化的学术起源以陆羽《茶经》为标志,发展至今也有1200多年的历史。唐宋以来的饮茶文化,代表了生活文化的精华而被周边国家广泛效仿、传播,是历史上中国文化影响世界的重要典范。逐一分析历代的饮茶法主流及其变革,大致经历了芼茶法、煎茶法、点茶法、末茶法、沏茶法五个阶段。

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五一节假日没有出门旅行的朋友,一起品茶吧。

推荐阅读

《中国古代陶瓷茶具的设计研究》

蔡定益 著

唐代陶瓷茶具主要有茶炉、煮水器和茶盏,茶炉相当一部分为陶瓷,煮水器多为敞口,茶盏最受推崇的是越窑的青瓷。宋代陶瓷茶具亦主要是茶炉、煮水器和茶盏,此阶段煮水器多为束口,最受推崇的茶盏是建窑黑瓷。唐代和宋代的陶瓷茶具皆可从著作、诗歌和绘画的不同角度论述。元代是从唐宋到明清的过渡时期,茶具具有过渡特征。明代陶瓷茶具主要有茶炉、煮水器、茶盏和茶壶,除著作、诗歌和绘画外,还可从小说的角度论述,最受推崇的茶盏是景德镇窑的白瓷,御窑烧造的茶具十分精美,另外明代中后期出现了茶壶,宜兴紫砂壶有很高声誉。清代陶瓷茶具,以景德镇窑为代表的白瓷仍是茶盏的主流,盖碗得到普及并且广泛使用,以宜兴紫砂壶为代表的茶壶使用已极为普遍。

《唐代茶史研究》

宋时磊 著

茶是全球广为普及的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而中国是茶的故乡,饮茶风习的发源地,茶文化的大观园。茶从中国传播至世界各地,并对整个人类社会的经济贸易、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纵观中国茶叶发展史,唐代是一个无可替代的历史时期,茶兴于唐且盛于唐。本书以唐代饮茶风习、茶产业、茶制度、茶技艺和茶思想文化等为研究核心问题,对唐代茶史进行综合性的研究,系统阐述唐代茶史的历史地位。

《茶与宋代社会生活》

沈冬梅 著

以往宋代茶研究多集中于茶经济方面,对于茶与宋代政治、社会生活、宗教文化、中外交往关注较少,本书另辟蹊径,对宋代茶艺如采茶习俗、生产过程、保藏方法、点茶程序、分茶和斗茶技艺、茶具形制和系列等做了历史比较;对宋代贡茶和赐茶的政治意蕴、茶与中外文化交流、宋人茶观念、宋代茶书、茶与宋代诗词书画等都进行了细致的考辨和剖析。全书详参古今成果,以宋代为范围又不囿于宋代,对不少茶文化现象,都有纵贯古今的论述。

《明清中国茶文化》

施由明 著

中国传统文化是由众多的分支文化组成,包括思想理论体系、文学、艺术、宗教、建筑、服饰等等,每个分支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都自成系统,从而使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茶艺的高雅与脱俗,特别是茶艺的境界追求,都充分反映了中国人的生活态度,审美情感。而中国茶文化所包涵的内容不仅仅是中国茶艺,还包括渗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各分支文化中的内容。

《香茗流芳:明代茶书研究》

蔡定益 著

现存明代茶书共有50种。明代茶书可从原创性、内容、地域这三种不同的角度分类。作者身份有宗室、官僚、文人、僧道,作者籍贯以南方各省占绝大部分,作者年代以嘉靖以后的晚明居多。明代茶书的内容可分为茶、水茶具和茶艺四个方面。中国古代影响最大的三大思想流派儒、释、道均对明代茶书有深刻影响。明代特别虽明后期,社会有深厚的隐逸风气和观念,许多文人隐于茶,明代茶书对此多有反映。明代尤其是晚明商品经济有很大发展,与唐代茶书主要记录贡茶大为不同的是,明代茶书主要反映的是商品茶。明代士人嗜茶者众,追求一种闲逸超脱的生活,结成了一些以茶相交的茶人群体。

《香茗雅器:明代茶具与明代社会》

蔡定益 著

明代最典型的茶具有炉、盏、壶,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他茶具,这些茶具在明代的茶书、诗歌、茶画以及小说戏曲中均有大量的记载和描绘。明代茶具与宫廷、文人以及世俗社会皆发生密切关系,是宫廷生活、文人生活以及世俗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宫廷茶具主要由设于景德镇的御器厂生产供应,文人深刻影响了明代茶具的设计。儒、释、道三教均对明代茶具的纹饰、器型和款识产生很大影响。明代文人往往赋予茶具以人格、礼仪、入世以及崇玉等儒家思想观念。明代僧人普遍喜持茶具饮茶,茶具在茶禅一味的思想中扮演重要角色。明代茶具与道教(道家)的道法自然、隐逸避世和长生神仙等思想皆有密切关系。

《中国式日常生活:茶艺文化》

朱红缨 著

系统性呈现了我国现代茶艺文化的体系与面貌。全书共分九章,内容包括:导论,茶艺文化基础,茶艺结构,茶艺规则,茶艺流程与方法,茶艺历史沿革,茶艺审美活动,茶艺作品创作,茶艺与社会。

《文人与茶》

胡长春 著

在中国茶文化久远漫长的发展史上,无疑是历代文人最先培养起对茶这种饮料的独特感觉,最先体会茶之神韵;同时,文人在品茗过程中不断雅化茶事,使饮茶这种普通的生活方式上升到文化的高度,从而实现精神与物质的高度统一;更为重要的一点是,文人不断丰富茶文化的内涵,引领茶文化的潮流,规范茶文化的发展方向。历代文人对茶文化的贡献,由此可见一斑。从这一点来看,似乎可以这样说:没有文人的参与,便没有茶文化。历代文人饮茶所产生的一系列社会文化现象,彰显了中国茶文化中“雅”的一面,它是中国古代雅文化即士人文化的一部分。大众茶文化,则集中反映了中国茶文化中“俗”的一面,是古代俗文化即大众文化的组成部分。胡长春所著的《文人与茶》即拟从雅文化与与俗文化之间的关系谈起。

《杭州茶史》

朱家骥 著

《杭州茶史》内容有元明时期的杭州茶、虞集首次提到龙井茶、朱元璋“罢造龙团”给杭州茶发展带来了机遇、明后期有关真伪龙井茶的文字记录、有关龙井茶生长环境的记述、清代的杭州茶、乾隆帝四访龙井茶和茶诗、龙井十八棵御茶与狮峰山老龙井等。

《广东“采茶”音乐文化研究》

范晓君 著

本书介绍了广东“采茶”的美学特质主要体现为四个方面:一是因茶事而起。二是草根做主。广东“采茶”,生在民间,长在民间,而且在很长的时间里,主要是在偏远乡间活动。村夫村妇是他们的观众,乡村草台是他们表演的场所。三是喜剧定调,粤北传统采茶戏,有两种喜剧类型,一类是歌颂劳动与爱情的抒情喜剧,一类是讽刺贪官污吏、地主老财、流氓懒汉之类的讽刺喜剧。表现这一喜剧风格的,都是各式各样以丑行应工的喜剧性人物。这也反映了客家人的一种生活态度。四是载歌载舞的形式,农村观众喜欢看热闹的歌舞,所以在传统剧目中有大量抒情性的歌舞表演。以上是笔者对广东“采茶”音乐文化各方面问题的思考,也是对前人研究的梳理和进一步探索。

《赣南采茶舞蹈研究》

赖丹、赵元泽 著

赣南采茶舞蹈是典型的民间艺术,是客家文化的一部分。本书立足客家文化视角,结合赣南的历史、地理、民俗、文化等特点,对赣南采茶舞蹈的生成原因、历史流变、独特载体、风格特征、演出样式、综合体现等方面做了系统的研究,认为继承、创新和普及是赣南采茶舞蹈发展的基本途径。

《滇藏茶马古道》

王丽萍 著

滇藏茶马古道,作为唐宋以来即形成的民间贸易通道,是联系汉、藏、傣、拉祜、哈尼、纳西、白、彝、傈僳等民族的纽带,它见证和反映了因古道而起、而兴或衰的西南边疆民族间的历史交往和联系,并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凝聚和形成了丰富而珍贵的文化遗存,是今天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和家喻户晓的文化符号。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人生有涯,而学海无涯。恭喜茶友又得到一篇茶叶的知识,每天带你了解茶叶的知识,牢记桃观鱼桃观鱼茶友网(cy.tgyjx.com)。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guanyin的头像-桃观鱼茶友网

昵称

取消
昵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