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茶俗 土家罐罐茶

本篇由桃观鱼桃观鱼茶友网提供阅读(cy.tgyjx.com)

严格来说,这个罐罐茶与网上大多地方的罐罐茶有些不一样,也不仅仅是土家人才有的茶俗,从地域的角度来看,整个恩施州范围内的各个民族都有这个习俗,与环境和生活习性有关。因恩施土家族较多,所以一般来说,就用了土家的民族概念作为代表,所以俗称土家罐罐茶。

土家罐罐茶的诞生,与吊脚楼和火塘文化有关,而在恩施地区,大多人把火塘称为火坑,就是在靠堂屋的旁边,作为现在客厅概念的吊脚楼内,土家人会用青石条镶嵌一个约为2个平方的火坑,接近于正方形,靠堂屋的一边叫火坑头,两边叫火坑边,对着火坑头的一方叫火坑尾巴。而火坑尾巴大多推放柴火,以杂木柴为主,火坑中间用烧过的地灰铺上厚厚几层,然后放着三个脚圆形脚架,房顶一般都是用圆竹编织的吊顶,俗称“楼巴褶”,上面会做一个挂架,用于悬挂猪肉等腊货。

火坑里的火大多不熄,因为恩施地区大多属高山、二高山,天气寒凉的时间比较长,当地山民大多围在火塘边烤火,若是有事出门或者晚上睡觉,就用灰盖住柴火,待第二天起床或是外出回来,再把灰掏开,一般都会有还燃着的碳,便作为火引,而不用再生火。

就是在这样的习俗基础上,诞生了罐罐茶。因为火坑的关系,年老守家的人会习惯用陶罐,将茶叶放在罐中,然后在烧热的火灰上进行炙烤,待茶香扑鼻,再倒入水,烧沸,一直会放在火灰上热着,需要饮用时,会找一个瓷碗或者陶碗,将茶倒入碗中饮用。不过后来有洋瓷缸后,就不用碗了,直接端起来吹一吹就喝。

当然罐罐茶也不一定熬的就是我们现在这种山茶科的茶,也有显齿蛇葡萄藤科的藤茶,还有豹皮樟科的老鹰茶。各种茶的选择也分时候,比如夏天,天气炎热的时候,多熬的就是藤茶或老鹰茶,有时还在罐罐里放姜片或者其它的草根,这就形成了独特的饮茶习俗。

现实中的罐罐茶并不是如很多人介绍的那样,还要把姜用菜刀拍碎,切成小片等等,大多都是把生姜拿来,洗都不会洗,年老的人用那坚硬的指甲刮一刮,就扔在了罐罐里。当然有时还会有人放两三个干辣椒和盐,但并不是所有人都会这样去弄,主要是看用途,如果有轻微的感冒,或者是疲劳,就会用上这样的方法。

而那种还把碳块放进茶罐大多是云南,恩施地区一般都没有这种做法,最有意思的便是罐罐茶一般不会分茶,但凡有客人来,好客的土家人会拿出自己珍藏的好茶叶,给客人沏一杯明前的绿茶,绝对不会如网上所言,把罐罐茶拿给人家喝,那其实是极不礼貌的行为。

还有就是罐罐茶里不会放蜂蜜,因为蜂蜜忌高温,尤其是老蜂蜜,土家人更不会放在茶叶里面一起煮,所以就网上介绍的罐罐茶,很多都是一种吸人眼球的错误推介,目的很简单,无非是无事找事说,哗众取宠而已。

土家人吃蜂蜜很讲究,都是用勺子舀一小勺放入口中,让蜂蜜慢慢融化,或者将沸水凉到40度左右的时候,将蜂蜜融化后再喝。而且恩施地区是一般不让小孩吃过多的蜂蜜的,怕太腻,“烧了心”,会让孩子难受,影响其食欲。

罐罐茶在恩施茶俗中,主要体现了山脉文化为主体的土家人生存哲学,一方面是为了适应高山寒凉环境的需要,用热茶的方式御寒和预防风寒性感冒等,并能够对抗因生产生活带来的疲劳;另一方面是在日常生活中,土家人为了火塘的有效利用,于是就产生了罐罐茶这一风俗。

所以这是一种山地民族与高寒地区民族所共同呈现的茶俗,也是人类的一种生存哲学,尤其是在恩施地区,罐罐茶所承载的文化与地域文化息息相关,从而体现了土家人适应自然环境和改变生存方式的能力,也是茶的保健功能在民间利用的又一证据。

当然看到前段时间火起来的“围炉煮茶”就想笑,说起这个话题,我很想说,就民俗学的观点,土家人的罐罐茶才是围炉煮茶的生活体现,而这一体现是带着沉重的生存意识和生活哲学的,并不是那些装逼范所呈现的流行元素,那是对生活的鸡汤式教学和对茶俗的极端误读。如果有时间,别围炉煮茶了,去体验一下土家的罐罐茶,你才能真正知道生活的本质。

来源:茶徒说茶 何泽勋,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人生有涯,而学海无涯。恭喜茶友又得到一篇茶叶的知识,每天带你了解茶叶的知识,牢记桃观鱼桃观鱼茶友网(cy.tgyjx.com)。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guanyin的头像-桃观鱼茶友网

昵称

取消
昵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