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由桃观鱼茶友网(cy.tgyjx.com)提供阅读
茶宴,又名“汤社”、“茗社”,是以茶代酒作宴,宴请款待宾客之举。现代,茶宴又有以茶入馔的意思。
春日谈起茶宴,心中便有一幅“青绿”。
赏春光、喝新茶、吃春菜,是这个季节的不二之选。
这一场颇具形式感的“春日馈赠”,从古至今都在赋予舌尖焕然一新的体验。
关于茶叶文化
“茶宴”一词最早见于成书于西晋时期,454年的《吴兴记》,书中提到:“海岁吴兴、毗陵二郡太守采茶宴会于此”。
当时的吴兴太守陆纳招待谢安将军的宴会是“所设惟茶果而已。”他侄子怪他太寒酸,就摆出事先准备好的山珍海味。事后,陆纳打了他四十大板,怪他破坏了自己的清廉名声。
在唐代,茶宴之风盛行。
茶宴形式主要有清饮,就是和朋友以茶代酒。如吕温在《三月三日茶宴序》中写道:
“三月三日,上巳禊饮之日也。诸子议以茶酌而代焉。乃拨花砌,憩庭阴,清风逐人,日色留兴。卧指青霭,坐攀香枝。闻莺近席而未飞,红蕊拂衣而不散。乃命酌香沫,浮素杯,殷凝琥珀之色,不令人醉,微觉清思;虽玉露仙浆,无复加也。”
其次是寺院举办的大型茶宴,如泾山茶宴、喇嘛寺茶会等。
在唐肃宗年间,湖州和常州的太守都要举行品尝和审定贡茶的“境会亭”聚会。届时,皇帝还会派出茶使到“贡茶院”、“茶舍”,专门监制贡茶,因而形成一年一度的茶宴。
到了宋代,茶宴之风更加盛行,从官场到民间,从文坛到寺院,都常有茶宴。北宋时还有皇家的茶会,特别是皇帝宋徽宗,经常以茶宴请大臣,并亲自动手烹茶。
在宋代,不少皇帝敕建禅寺,遇朝廷钦赐袈裟、锡杖时的庆典或祈祷会时,往往会举行盛大的茶宴,以款待宾客,参加茶宴者均为寺院高僧及当地社会名流。
明代在饮茶法上展开新局面,创新瀹茶法,兴起煎、泡芽茶(散茶)的自然简洁风尚流传至今。文人雅士经常相约,在山水林木之间举办茶会,远离尘俗的纷扰。
茶会之余文人雅士还喜欢作画,所以明朝以茶事为主题的绘画非常之多,如沈周的《会茗
茶叶文化营销方案
图》、《醉茗图》;仇英的《试茶图》、《陆羽烹茶图》;陈洪绶的《品茶图》;丁云鹏的《煮茶图》等等。大量茶事主题的绘画,也表明了明代文人茶事的兴盛。
清代,公私茶宴时常可见。据记载,清代在重华宫举行的茶宴便有六十多次。
上海蒂夫特国际茶叶文化广场
现代的茶宴是指以吃茶菜为主的宴会,席间供应上等好茶,并有茶艺师专门服务。一般也不喝酒,或者只喝一些茶酒和度数很低的果酒之类的饮料。
如今最著名的茶宴要数“径山茶宴\”,是杭州市余杭区径山万寿禅寺接待贵客上宾时的一种大堂茶会,是独特的以茶敬客的庄重传统茶宴礼仪习俗。
茶叶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在过去,按照径山寺里传统,每当贵客光临,住持就在明月堂举办茶宴招待客人。径山茶宴从张茶榜、击茶鼓、恭请入堂、上香礼佛、煎汤点茶、行盏分茶、说偈吃茶到谢茶退堂,有十多道仪式程序,宾主或师徒之间用“参话头”的形式问答交谈,机锋偈语,慧光灵现。以茶参禅问道,是径山茶宴的精髓和核心。
2011年5月23日,径山茶宴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早在1994年,中国就出现了首家茶宴馆——秋萍茶宴馆。
馆主刘秋萍女士创建了第一套经典茶宴“西湖十景”,柳浪闻莺、花港观鱼、三潭印月、断桥残雪、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苏堤春晓等悉数上了茶宴,且道道茶菜栩栩如生。
后在2004年秋萍茶宴馆又推出了文化色彩更浓的《经典古诗宴》,从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到张继的“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从苏东坡的“长江绕廓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到杜甫的“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千年古诗化成美味佳肴,深厚的文化底蕴让饮食真正成为一种艺术。
李子柒自制茶宴
“五味六色”秋萍茶宴馆是茶宴的绝妙之处,“五味”是酸、甜、苦、辣、咸;“六色”则指红茶、绿茶、青茶(乌龙茶)、黄茶、白茶和黑茶(普洱茶),其色来自于天然的茶色。茶之香、茶之韵、茶之味、茶之形、茶之性衍生出数百道精美绝伦的艺术菜肴。
如今,不少精致的私房餐厅也会推出季节限定茶宴——摆茶宴凹造型,浓浓的春意扑面而来,让人赏心悦目。
不过,茶宴不只是形式上把茶和餐简单合并,真正的茶膳必须是双方在色、香、味方面深度交融,相辅相成。
春意与茶情的交融,这
茶叶文化知识英文
醉人的季节里,一道美妙的茶菜,茶的色、香、味、形与菜肴充分地互补、融合,自成一派、自成系统,形成了茶宴的独特魅力。
民以食为天,茶又是最受推崇的健康饮品,随着茶食特色与营养价值的不断被百姓接纳、茶食文化内涵的不断挖掘,相信茶宴一定会走进千家万户,成为餐饮大家族中的“新势力”。
来源:茶道CN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人生有涯,而学海无涯。恭喜茶友又得到一篇茶叶的知识,牢记桃观鱼茶友网(cy.tgyjx.com),每天带你了解茶叶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