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明溪县紫云村发现明朝茶叶进贡文献

本篇由桃观鱼茶友网(cy.tgyjx.com)提供阅读

△紫云茶农

12月20日,三明市明溪县夏阳乡紫云村88岁的杨德辉老人一边翻阅一本清朝嘉庆年的《杨氏族谱》,一边讲述祖先明朝御医杨宗源向景泰皇帝进贡茶叶,并被钦赐“皇恩宠章(锡)”牌匾的历史。

“这是我市发现有确切年代和事件的茶叶进贡的珍贵文献,对研究我市制茶历史、技艺和文化有重要意义。”三明市茶叶学会理事长、教授级高级农艺师杜起洪说。

紫云村位于福建君子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境内,海拔815米,森林覆盖率达83%,生物多样性保护良好,素有“绿海云都”的美誉。紫云村茶叶种于海拔850米至1000米间的高山上,优越的生态环境,独特的高山气候,紫云村产出的野茶茶香清纯。

△杨德辉老人展示族谱贡茶记载

据清嘉庆年代的紫云《杨氏族谱·宗源公传》记载:公讳宗源,字流远,龟山公十一世孙,为士龙公禄房不祧之祖。髻年好学,竟日不疲,精通岐黄医术,感公厚德者所在多有。明景泰间,北往效及内宫,朝廷嘉之诏徵朝奉郎,尤可传者。以吾乡佳茗进献宫廷,上甚喜,令岁贡,恩赐“皇恩宠锡(章)”

另据清康熙年版《归化县志·土产》记载,在县东南八十里许紫云台,峰峦叠矗,岚雾空蒙。其民善制茶,自明景泰年,岁贡宫廷,皇帝钦赐“皇恩宠章”(与“皇恩宠锡”通用)”。有茶场二十余户,以云山堂为

茶叶文化网

盛,远销江浙、岭南、南洋诸地。

△族谱进贡记载

紫云最早的制茶始于唐末年间。《均峰寺纪略》记载:唐末年间,高僧金山辗转云游数年,到紫云台购置百亩山林,修路筑屋,建成均峰寺。均峰山高,多寒气湿气,金山祖师于寺前植茶千棵,设立“茶寮”供僧众吃茶去湿御寒。而后历代高僧以“禅”为心悟,以“茶”为的灵芽,精行俭德,在品茗静修中参禅悟道,形成以“八正道,清净心,六和敬,脱俗雅”为要旨的禅茶文化。

紫云台自明朝景泰年进贡茶叶后,上交的田赋由原来的交米改为贡茶,村中大面积种植茶叶。明清期间,种植面积保持在2000亩至3000亩。由于上世纪中期匪患冲击,紫云茶事凋敝,茶山荒废,茶树逐渐被村民砍伐,改种果树、毛竹等作物。

如今,紫云村仅现存荒野茶山1000多亩。为确保茶树生长和茶叶的品质,紫云茶农一年中只采春季茶,采摘时以“两叶一芯”或“一叶一芯”为原则,且均采用人工采摘、人工炭焙

茶叶采购部文化

△“鹇觅茶”

原始的制茶工艺,清纯的茶香,不仅备受品茶爱好的青睐,就连飞禽也喜欢赶赴这一场春天的盛会。

每年春季,茶树抽出嫩绿的枝叶,白鹇呼朋唤友,纷纷飞上茶树,吸食茶叶嫩芽、昆虫,“鹇觅茶”成为紫云村观鸟摄影的经典题材。不少海内外前来紫云村观鸟

湖北圣水茶叶文化

的野生动物摄影师们记录下了这一难得画面。拍摄归来,众摄影师在村中“云海人家”民宿泡上一壶野茶,边品茶边漫谈趣闻,或体验擂茶习俗。

2018年以来,观鸟爱好团队发起“鹇喫茶·荒野茶重生共

安徽省茶叶文化历史

享计划”,累计1579人参与众筹,帮助紫云村民盘活荒废茶山,重建立雪堂古茶场。

至今紫云依然流传着饶公奉茶等典故,保留着擂茶习俗、青茶炒蛋、红茶焖饭等饮食习俗,以及晾青坪、上茶畈、下茶畈、茗香墟、贸茶场等与有关茶的地名。

上海蒂夫特国际茶叶文化广场

源:东南网,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人生有涯,而学海无涯。恭喜茶友又得到一篇茶叶的知识,牢记桃观鱼茶友网(cy.tgyjx.com),每天带你了解茶叶的知识。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