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武》专栏|易武,气韵的底色

本篇由桃观鱼茶友网(cy.tgyjx.com)提供阅读

本篇为《易武》中「风味密码」章节之

「气韵的底色」的精彩内容

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一杯清茶,润喉、除烦、灵感渐生挥毫泼墨, 乃至生出羽化成仙的美境。醒神益体只是茶的“基础功能”,茶之妙,乃在于升华灵魂,凝聚万象,氤氲茶香与你身心呼应,圆融两观,妙不可言。

1、喝茶的境界

喝茶有境。《七碗茶歌》如此备受推崇,在于很生动地描述了喝茶一层层渐入佳境之过程。从“解渴”到“好喝得趣”,渐次至“肌骨清”的直观身体感受, 进而“通仙灵”灵台清明,再进则徐徐欲仙。妥帖精辟,千古传颂。

茶之气韵,从来云云者都是玄之又玄,可意会却难言传。卢仝是位大茶客,《七碗茶歌》把一位品茶者的成长路径展示得淋漓尽致。也让我们在追逐路上有迹可循、有章法可摸索。我们不妨将此路径略做分类,构成一杯茶汤审美上大致的画像。

第一重:健康之味(健康体验)

第二重:感官之味(滋味体验)

第三重:气韵之味(韵味体验)

第四重:身心之味(身体体验)

第五重:歩月之味(岁月体验)

健康之味。“柴米油盐酱醋茶”,凡是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茶。我们对茶最初的记忆,大抵始于记事起,长辈端着的茶杯开始的。潜意识的认知里,“喝茶是好的”。即使没有受过茶叶方面的专业教育,“茶等于健康”,这个模糊的意识一直根植于中国人的DNA中。事实上,茶叶也是全世界公认的健康饮品。“一碗喉吻润”,一杯健康的茶,是多数人对喝茶的第一重需求。

感官之味。耳目之染,感官所得,不外乎色香味形,这是中国人对饮食的传统审美。一杯好喝的茶,也在色香味形之间, 汤色如何、香气如何、滋味如何,云云。“二碗破孤闷”,把 茶喝出点乐趣了,追求一杯好喝的茶,往往是饮茶人进一步的探索。

气韵之味。口腹之间,韵味自生。韵,声音均匀、和谐动听之意。茶汤除

香港的茶叶书籍

了色泽、香气、滋味外,还有自己独有的韵味。这样的韵味是滋味协调之间的审美升华,这是属于上帝的密码。如同没有谁能搞懂0.618黄金分割线的神奇设计,这是茶与生俱来的气质。韵味,如音乐之韵律,与心中的审美标尺契合,便沉醉于斯,“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

身心之味。“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茶汤下肚,身体酣畅淋漓。心意所舒,或愉悦舒适,或欣然快意,或激昂兴奋,或豁然开朗。如饮甘醴,如沐春风。这何尝不是茶汤与身体的共鸣,自然有了“五碗肌骨清”之感。

岁月之味。是岁月陈酿出的超脱淡然、醇厚芬芳。此间真味,重神不重形,在意不在形。“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徐徐清风生”,这碗茶里装着时光,将岁月沉积的点点滴滴浓缩在茶汤之间。

一杯健康的茶、一杯好喝的茶是饮茶的基础,而茶人对易武茶的探索,从来都不止于口齿之间的追求。易武茶特有的气韵,层层叠叠次第绽放,迷倒无数茶人。

2、易武茶的气韵

余秋雨先生嗜普洱茶久矣,对易武茶诸多名品多有嘉言,诸如“磅礴雄厚” “幽雅内敛” “一阳一阴,一皇一后” “兼得磅礴、幽雅两端,奇

日本茶叶书籍

妙地合成一种让人肃然起敬的冲击力,弥漫于口腔胸腔”。

紫藤庐主人周渝先生,曾数次来到易武寻茶,“茶气雄厚” “有胶质感”富有易武茶区特殊开阔的茶气与能量” “带清凉感,散发着原始森林的气息” “饮之通畅经络,安定心神” “散发原始土壤香气” “茶气很强,号级

关于茶叶的书籍

茶里有几款都是很开阔的”……

易武茶复兴的先行者吕礼臻先生,认为易武茶“醇厚、绵长、温和而底蕴十足”。

众茶友对于易武茶之气韵感受,偏重于个体经验与感悟,难以定论。但几位虽着墨立场不同,仍有异曲同工之处。如“茶气强” “开阔” “磅礴雄厚” “醇厚绵长” “幽雅”等,可成为我们借鉴与感受易武气韵的关键词。

3、气韵的底色

易武茶气韵开阔,气象万千却又骨架峻朗,无上清凉。它的含蓄内敛,圆融和谐,自带着一种东方文化的优雅与高贵。

肇始于五千年前的中国文化,蕴藉丰厚,深远阔达,往内进化出“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的铮然风骨,往外表现为“地势坤,

考茶叶审评书籍

君子厚德以载物”的谦谦德行。

故而东方的优雅,有含而不露,深沉内敛又风骨卓然的一面:擅画牡丹者,仅以墨色晕染,只一丛乃至一朵,就可盖住整个春天的姹紫嫣红。或深或浅的墨色尽展雍容,无需将“真国色”纤毫毕现。

花开时节动京城的绝代风华,到画家笔下,却不动声色地克制着。贵气而不张扬,自有一种深厚博大的气象。

至梅兰菊竹,感物喻志,根源于中国人对审美人格境界的神往:“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是梅妻鹤子的清高自适;“气如兰兮长不改,心若兰兮终不移”,兰若高洁典雅的世之贤达。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竹之清雅淡泊、超群脱俗,东坡自喻之;“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凌霜飘逸,菊堪为世外隐士。如此信手拈来, 又浑然天成,只有中国文人才能领会其妙。怎么能去翻译呢?翻译是一种伤害。

然而东方气韵的优雅,又并不止于含蓄内敛。峥嵘内具,“试看天地翻覆”。天才而自知,至激荡处,如司马迁在《史记》序中,以五百年才出一位的周文王、孔子自比:“意在斯乎!意在斯乎!小子何敢让焉!”斩钉截铁,当仁不让,落落大方的丈夫气概。

孟子更是明人不说暗话,直接摆明态度:“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如若要让天下太平,当今世上,除了我还有谁呢?言之凿凿,铿锵有声。想来孟轲先生也想低调,借一句网络流行语——“但是实力不允许”。

4、留白的艺术 虚实相生 心到神知

普洱茶是时间的艺术。易武茶,将想象的空间留给时间。新茶“未满”,如同中国画的留白,惜墨如金,虚实相生,“将自然山林、花鸟虫鱼退移到画幅一角,留下的空间还诸无尽天地”。

然而留白的大片区域同样生机勃勃:观齐白石之虾,留白处可见水之清澈;赏徐悲鸿之马,奋蹄处可感风的速度。

易武茶“越陈越醇厚“的高妙呼之欲出。然而这种沉湎在时光

介绍一下茶叶书籍实用

里的幽深微妙,任谁也无法一一道尽。茶与茶的差别,生命与心的精华,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影,镜中之像,言有尽而意无穷。

我们只能年年月月在茶桌边细细品评,一次次感悟茶语人生中无比深阔的天地,口到意到,心到神知, 品味“心物一元”的无限。

来源:岁月知味

人生有涯,而学海无涯。恭喜茶友又得到一篇茶叶的知识,牢记桃观鱼茶友网(cy.tgyjx.com),每天带你了解茶叶的知识。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